果樹抽條產生的原因有那些?
受氣溫、土壤、水分等外在因素的影響
就氣溫來看,2月份左右,大氣溫度回升較快,但是地表溫度回升較慢,這樣一來,處于較低的土壤中的失水根系活動較之于地面上的根系晚,導致轉移到枝條中的水分不能及時的滿足地面上部分枝條的蒸騰與呼吸過程中所消耗和代謝的水分需求,最終導致枝條因生理失水過多未能得到及時的補充而產生抽條的現象。
就土壤來看,土壤的肥沃貧瘠以及土壤的種類等也是造成抽條的主要原因。在土壤粘重、貧瘠的沙地和鹽堿度較高的土地上栽種果樹,若不能對其進行及時的養護,則會因為生長勢弱而產生抽條現象;在土壤粘重、積水較多的土地上栽種果樹,也會影響果樹的發育,從而產生果樹抽條的現象;在沙地貧瘠土地中栽種果樹,由于土地的保水較差,在干旱時會出現大量失水的現象,不利于果樹的發育和越冬;在鹽堿度較高的土地中,若在PH值為9以上的土壤中栽種果樹,那么果樹在生長的過程中,不能吸收土壤中的養分,導致果樹出現發育不良、葉黃脫落、枝條成熟不良等現象,最終導致果樹抽條現象的發生。
土壤中水分的含量的多少也是造成果樹抽條的主要原因。若在干燥的土壤上栽種果樹,則會導致果樹上層的一些毛細根因失水而死亡。而在春季果樹發芽的時期,若地表缺水,則不能給予根系充足的水分,果樹在得不到水分支持的情況下出現抽條或者枯死的情況。此外,春季的氣溫回升快,但地表溫度回升較慢,果樹根層土壤因為解凍較晚而不能及時的滿足根系對水分的需求,從而導致因跟條失水過多而出現抽條或枯死等狀況。
預防果樹抽條的措施包括哪些內容?
因地制宜,改良栽培技術
栽種果樹的過程中,果農應該根據所在區域的土壤狀況,因地制宜改良栽培技術,采取有針對的改良措施。如,通過改良土壤、改變農田小氣候等方式來促進果樹的生長和發育,增強果樹對自然災害的抵抗能力。此外,還可以通過施加農肥、培肥地力以及填土改良鹽堿地等方式來為果樹的生長提供良好的土壤,從而有效的減少果樹抽條現象的發生。
增強果樹的越冬能
在果樹的生產期內,要做好前期和后期的工作。其中,果樹生長前期要保證果樹的迅速生長,而在后期則應該控制氮肥以及水分,從而在提高葉片功能以及增加樹體營養積累的同時,促進枝條及時停止生長,幫助枝條進行休眠,這樣才能防止枝條出現徒長的現象。此外,若果樹中出現了徒長的枝條,果農應該對其進行及時的修剪和抹除,從而防止果樹抽條。
減少樹體水分的蒸發
為了防止樹體內部水份蒸發而造成的抽條,可以通過營造防風林或者風障等措施。此外,在冬季對果樹進行修剪的時候,一定要趕在抽干之前進行,在早春時節應該設法提高地表溫度,如通過勤鋤地、鋪地膜等方式來防止水分的蒸發,為果樹的生長儲存水分。
做好灌溉工作
每年對果樹灌好封凍水和早春的解凍水,堅持澆好兩水。其中,封凍水要在土壤封凍前進行澆灌,嚴防上凍后灌水;而解凍水則應該在土壤化凍時進行澆灌,這樣才能夠及時的為樹體的生長補充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