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雷陣雨的原因是什么?
夏季,太陽光直射使地面上的水蒸發的比冬、春、秋都快。貼近地面的空氣因溫度較高,能夠接納更多的水汽,導致空氣的密度減小,空氣變輕,變輕了的空氣不停地上升。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溫度會逐漸下降(每上升100米,氣溫降低0.6度),空氣也就漸漸涼下來。空氣涼了,就無法容納原先豐沛的水汽,一部分水汽就會凝結成小水滴,天空就會起云。這就是積雨云。
當積雨云內的小水滴不斷碰撞合并成較大的小水滴時開始往下落,而從地面上升的熱空氣卻一個勁往上沖,兩者之間摩擦后就帶上了電荷。上升的氣流帶正電荷,下落的水滴帶負電荷。隨著時間的推移,積雨云的頂部積累了大量的正電荷,底部則積聚許多負電荷;地面因受積雨云底部負電荷的感應,也帶上了正電荷。
云中水滴合并增大,直到上升熱氣流托不住了,就從云中直掉下來。下層的熱氣流給雨一淋,驟然變冷,不再上沖,轉而向地面撲下來。此時,空中的電荷開始放電,并伴隨著轟隆隆的雷聲。
因電閃以光速(30萬千米/秒)的速度傳播,雷是以聲速(331米/秒)傳播,故人們先看到閃電然后才聽到雷響。有時候雷聲的時間拖得很長,那是云層、山峰及地面把雷聲來回反射所致。
雷陣雨,指打雷并伴有陣雨的天氣現象。雷陣雨來時,往往會出現狂風大作、雷雨交加的天氣現象。持續及強烈的雷雨,往往可達暴雨的程度。
雷陣雨具備哪些特點?
雷陣雨(Thundershowers),是一種伴有雷電的陣雨現象。產生于雷暴積雨云下。表現為大規模的云層運動,比陣雨要劇烈的多,還伴有放電現象,常見于夏季。
從一天內時段看,夏天的雷陣雨多發生在下午和傍晚。比陣雨要劇烈的多,還伴有放電現象。雷陣雨來時,往往會出現狂風大作、雷雨交加的天氣現象。雷雨一般帶有陣性,出現時常有強風。有時也伴有龍卷及冰雹。持續及強烈的雷雨,往往可達暴雨的程度。
夏天是雷陣雨最常見的季節,風馳電掣,電閃雷鳴,雨勢一般都非常的大,這是因為夏季的水汽運動的比較快速,云層運動很激烈,造成天氣變化非常快,但是一般來的很猛烈,然后就會慢慢的變小,直到雨停,一般情況下都是很大的,有的甚至達到暴雨級別。但是也有說法是“雷聲大雨點小”,可能下的雨并不是很大,這要視天氣而定。
雷陣雨的時間一般在幾分鐘到幾個小時之間不定,有可能你走在回家的路上還沒到家雨就停了,也有可能下了兩三個小時還沒停,但是既然是陣雨,持續時間不會太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