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培養高水平應用型人才,結合學校財商教育特色,聚焦共同富裕、碳達峰碳中和等重大戰略,潛心治學、開拓創新、建功立業,將論文寫在中國大地上。
對接社會需求,強化服務地方能力;扎根實踐,注重發揮示范帶動效應;積極探索,構建共生教育網絡平臺……多年來,這支團隊一直在一線默默耕耘。
曬黑了皮膚,熬紅了眼睛,磨出了水泡,該團隊教授石云霞每年都有4個月時間吃住在鄉村。
作為煙臺新舊動能轉換專家服務團文化旅游組召集人,石云霞先后組織上百人次專家、大學生深入蓬萊葡萄酒基地、棲霞果品拍賣中心、博士達有機蘋果基地,與當地酒莊聯盟、合作社結成服務對子,把脈鄉村產業轉型發展。利用新媒體平臺,拓寬網上銷售渠道,將“營在山商”大賽辦在鄉村。基層分黨委書記楊峰麗強化黨總支主力軍作用,為55戶126名村民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全力促進村集體和農戶雙增收,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團隊引導教師積極主動融入行業與地方發展,鼓勵教師通過掛職等形式,將專業教師資源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山東城市群被列為執行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的試點區域,對舊動能采取簡單壓制的方式“急剎車”,可能造成經濟失速。2016年,團隊成員張一清博士帶領20余名教師、研究生,深入高耗能企業尋找原因,形成具體解決方案和研究報告,為山東省發改委、經信委研究落實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提供了重要決策依據。
行勝于言,李東升引導團隊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注重發揮示范帶動效應。他帶領公司治理與企業改革創新團隊成員深入煙臺萬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國有企業開展實地調研,聚焦企業發展中的整體上市、混合所有制改革、員工持股等重大問題深入開展研究,圍繞國有企業改革與治理連續獲批3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提出整體上市企業協同治理、國民共進中的利益機制重構與設計等創新性理論。
很長一段時間,工商管理學院未獲批過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級項目,團隊教師自信心不足、申報意愿低。2011年底加入工商管理學院的李東升從前期成果凝練、選題論證、專家輔導等入手,與教師們多次一對一談心,手把手逐句逐段修改申報書。他的敬業精神、真誠服務感染了團隊教師,2013年工商管理學院獲批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實現歷史性突破。
團隊以黃大年同志為榜樣,培養學生堅忍不拔、從容不迫,將個人的前途與國家民族的前途融為一體的理想信念,定期帶領教師進行參觀學習,每周二下午定期開展思政教育交流學習,將教師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師隊伍建設全過程。團隊始終貫徹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師以身作則,通過自身人格魅力感染學生。
基于“融合共生、協同創新”理念,李東升和教學副院長高毅蓉等采取“走出去、請進來、聯強手、擴影響”的措施,聯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等高校,以及萬華化學股份公司、張裕集團、東方電子集團等25家企事業單位,通過聯合開發課程、舉辦商界·學者大講堂、聯合攻關課題、開展實訓實踐與社會調研、提供智庫服務、共享教學資料等方式,為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了多樣化的知識和能力、素養供給。聘請校外產業導師參與課程講授,將職場情景引入課堂,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熱情的同時,增強大學生的職業素養、敬業精神與財商素養。
此外,李東升鼓勵團隊教師根據自身興趣、特長和實際工作需要情況,彈性確定教學、科研及學術管理服務的工作量比例,引導教師從科學研究、產學合作、課程教材建設等不同方面發揮特長。通過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高層次科研與社會服務、高質量課程與教材建設、接地氣大學生創新創業與競賽等培養高水平應用型人才。
連續7年,李東升都沒有回家過春節。2020年春節期間冒著大雪與團隊成員一塊奮戰數十天,獲批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2013年以來,團隊教師作為課題負責人承擔國家及教育部項目33項,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0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