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數據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教育領域開始將大數據引入到整個行業。大數據技術能夠對大量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和歸納,實現優秀教育資源的共享,從而為廣大師生提供知識服務。如果將大數據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還能為學生創造基于項目、案例和演講等的教學環境。近年來,我國各高校積極將課堂教學與大數據技術進行融合,逐漸進入教育信息化時代。安徽財經大學文學院依托大數據技術對日語專業進行數字化教學轉型,不斷將在線教育與傳統課堂教學進行深度融合,推動日語教學模式創新。
堅持以學生為中心
構建立體化課程體系
在日語混合式教學模式中,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生,教師主要發揮引導作用。只有充分調動學生對日語學習的興趣,強化自主學習意識,自覺構建日語知識和技能體系,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學院日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依托豐富的網絡資源,構建了適合學生學習規律和認知特點的日語立體化課程體系。同時,學院日語教學團隊還會根據社會需求的變化及時對課程體系進行更新,以培養出更適合時代發展的高素質日語人才。在基礎日語等主課方面,教師利用大數據技術整合不同載體上的教學資源,基于教學目標設計出豐富的教學活動,并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創新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更直觀地了解日語文化,學習日語語法與詞匯知識,加強聽說讀寫能力。大數據技術還能夠根據學生在教學平臺上的學習情況分析并整理學生信息,教師根據分析結果了解到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后,再為其安排適合自己的輔助課程。應用這種立體化課程體系進行教學以后,每名學生的日語實際應用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提升教師教學水平
構建數字化教學環境
在大數據背景下,教師應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引導者和監督者的作用,鼓勵并幫助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做好自主學習。學院要求教師不僅要重視課堂環節,更要重視備課環節,要廣泛收集教學資源,選擇更具有時代性和前沿性的教學內容,制訂合理的教學規劃,設計出更高效、有趣的教學方法。教學團隊成立了線上交流小組,相互協作完成教學資源的整合并隨時分享教學經驗,揚長避短,線下也會定期召開交流討論會,學習更先進、高效的教學方式。同時,加強與其他院校日語教師的互動,實現了優質教學資源與教學方法的共享。此外,學院會不定期組織日語教師參加信息化教學技能培訓,不斷提升信息化教學水平。
學院實驗中心針對廣大師生的語言學習與教學建設了網絡化實驗平臺,為學生提供語言學習訓練基地,為教師提供專業化的教學科研基地,形成了利用實驗平臺促進學生學習、提升教師教學和科研能力、改善教學效果的數字化教學環境。課前,教師通過微信群發布預習任務,并將與課程相關的資源推送給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在線上進行自主學習;課上教師根據教材知識、課程資源并結合學生的預習情況選擇游戲法、競賽法、表演法等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活動中;課后教師會在線上安排與本節課程相關的小測試與作業,幫助學生復習和鞏固知識。
加強師生配合
構建混合式教學評價體系
評價是教育的指揮棒,構建一個好的教學評價體系,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對日語教學的評價方面,很多高校僅僅以測試的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并且主要是授課教師的主觀評價,缺少學生自評、學生互評與學生對教師的評價環節。在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以后,學院構建了包括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和實踐性評價在內的混合式教學評價體系,更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過程性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在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學習表現的評價,具體包括課前預習階段的自主學習情況評價、課中學生與教師的互動情況評價以及課后練習完成情況評價。終結性評價主要以考試的形式開展,教師可以通過期中和期末考試了解學生對于日語知識的吸收和掌握情況,從而對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實踐性評價的依據主要是等級考試和參賽成果。日語專業學生需要在大二和大三時參加日語能力等級考試,同時學院積極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類翻譯、演講比賽,可以將這些比賽活動作為對日語知識的應用實踐,進一步提升實際應用能力。2020年11月,學院日語系4名學生在第三屆“人民中國杯”國際日語翻譯大賽中獲獎,既展現了學生高超的日語水平,也體現了學院教師高質量的教學水平。此外,混合式教學評價體系不僅包括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包括學生自評、學生互評以及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學生從傳統的“被評價者”轉換為“評價參與者”,并積極參與到課程建設中,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
(盛春)
相關推薦
- (2021-09-29)課堂教學與大數據技術融合 逐漸進入教育信息化時代
- (2021-09-29)教育變革的大背景下閱讀力一定關聯著學習力
- (2021-09-29)跨界寫作給兒童文學創作帶來了異域風景
- (2021-09-29)育“文質兼美”人才 辦“內外兼修”教育
- (2021-09-29)為高質量服務鄉村振興奠定基礎、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