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閣是怎樣的景點?
大慈閣,原名大悲閣,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蓮池區穿行樓北街57號。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大慈閣由元代蔡國公張柔所建。一組寺廟建筑群體,因其主體建筑稱大慈閣而得名。大慈閣為保定上谷八景之一,占地1600平方米,建筑面積600平方米。
大慈閣坐北朝南,單檐歇山頂的山門,門楣書“真覺禪寺”,天王殿門前置石獅一對,分立左右。穿過天王殿,東為鐘樓,西為鼓樓。迎面是高大的石基,高5.4米,石階22級,面寬17.54米,進深12.24米,周作望柱,玉石欄桿。主體建筑大慈閣聳立其上,歇山布瓦頂,重檐三層。底層面闊5間,進深2間。閣內有1尊觀音菩薩像,妙相莊嚴,42條手臂分別執有凈瓶、寶劍、禪杖、菱鏡、拂法等法器。東西兩側的壁畫為十八羅漢畫像及經變故事。閣內有樓梯可通二、三層。通高約25米。角梁下皆墜風鐸,風動鐸響,檐脊上做蹲獸。
大慈閣有哪些主要建筑?
大慈閣主要建筑有山門、天王殿、鐘樓、鼓樓、大慈閣和關帝廟。
大慈閣
大慈閣通高31米,閣前是22級臺階,移目閣內,觀音菩薩矗立于蓮瓣須彌座上,神態安然。觀音像為木雕,高5.5米,42支手臂持各種法器。閣內兩側有壁畫十八羅漢及經變故事,為清末作品,尚清晰可見,神態各異,是閣內藝術珍品。二、三層皆面闊三間,進深一大間,閣內藻井、檁枋均繪旋子彩繪,四周作圍廊,依欄鳥瞰,市井民宅歷歷在目。
關帝廟
關帝廟位于大慈閣背后,始建于明代,原名漢壽亭侯廟,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一大間,為歇山式建筑,前置卷棚。因其坐南朝北,故稱倒座關帝廟。
鐘鼓樓
鐘鼓二樓高度、造形相同,各通高10.9米,其建筑形式為重檐歇山,施十字脊,分上下兩層。
大慈閣內尚存石碑四通,分別記載清順治四年(1647年)、五年(1648年)、道光廿六年(1846年),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修繕大慈閣的經過,是研究大慈閣的寶貴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