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華新小學一年級學生在高科技預制學校,勇闖尋找自然書吧、操場等10關,解鎖新校園“密碼”。“這怎么看也不像是臨時安置校區。”該校學生張家德的家長發現,校園里的建筑布局合理,教學設施非常現代化,讓人耳目一新。
在老校區拆除重建過程中,華新小學將在這里暫時過渡。該校區建設規模為34個班,提供1530個學位,教室、功能室、體育運動場地等一應俱全。教室面積由原來的48平方米擴至65平方米,室內無異味。等華新小學老校區重建完成,師生搬回原址后,該高科技預制學校還可供附近其他學校改擴建時,做校園騰挪之用。
“作為深圳中心城區,福田區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千方百計建學校、增學位、提質量。”福田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區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田洪明介紹,福田區以全市4%的土地面積,提供了全市10%的基礎教育學位。由于人口快速流入等原因,該區學位需求還在持續增加。
如何打贏學位建設攻堅戰,破解學位需求增長難題?福田向改革要速度,在2019年就推出學位供給“雙十工程”。該區大力建設10所高科技預制學校和10所高規格永久性學校,著力構建短期增量與長期提質有機結合的學位供給體系。
中小學校改擴建是新增學位的有力舉措。但由于老校區大規模改擴建用時較長,過渡校區難尋,改擴建工程完成前,師生在哪兒上課?福田迎難而上,創新解題。該區采取輕鋼結構裝配模式,建設高科技預制學校。該模式將學校建設周期從原來的3至5年縮短至半年內,可在短期內大幅提升學位供給能力。
就像搭積木一樣,福田區梅麗小學僅用3個多月,就用輕鋼“搭建”起教學樓。墻板等建材環保、安全,建筑材料重復使用率高達90%以上,既滿足常規建筑使用年限需求,又可以實現不少于5輪次的拆裝。
這樣的“又快又好”如何實現?“雖然高科技預制學校滿足臨時建筑的要求就能過關,但我們做優、做精、做細設計環節,按永久性建筑的標準將其打造成精品建筑。”田洪明介紹,福田按20年使用壽命的標準建設高科技預制學校,專業審圖公司和消防部門對設計、施工圖紙做好審核把關,區住建局安監站、質監站提前介入,為建設工藝、結構安全、消防安全等保駕護航。相關部門協作分工,高效打造優質、模塊化的高科技預制建筑。
部分高科技預制學校所處地塊不理想,存在體育活動空間不大、功能室建設不足等問題。怎么解決?福田區充分利用周邊的街道、社區等場地資源,為學校教學場地做增量。截至目前,福田區10所高科技預制學校已全面交付使用,新增近1.5萬個學位。
“雙十工程”是長短期結合的學位供給體系,既要建高科技預制學校解燃眉之急,也要建高規格永久學校以備未來所需。福田克服用地資源緊張等重重困難,優選區位好、環境優、交通配套完善的地塊作為新規劃教育用地,籌劃建設10所高規格永久學校,預計將新增約1.6萬個學位。未來5年,福田將通過“雙十工程”等創新舉措,預計新增6.1萬個公辦義務教育學位、0.9萬個幼兒園學位,實現“擴規模”和“提質量”同步推進、雙向攻堅。
(記者劉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