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末外債余額27466億美元,境外投資者繼續增持境內人民幣債券——
中國外債規模適中
擴大高新技術企業外債便利化額度試點,境外投資者增持境內人民幣債券,本幣外債余額占比提升……過去一年,中國外債情況又有新變化。國家外匯管理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中國全口徑(含本外幣)外債余額為27466億美元,較2020年末增加3458億美元。
近年來,中國外債規模持續增長,背后原因有哪些?總體形勢怎么看?外債管理改革如何進一步推進?本報記者采訪了國家外匯管理局及相關專家、企業。
滿足融資需求,符合發展規律
——中國經濟實力增強,不斷擴大開放,吸引境外資金持續流入,推動外債規模增長
在廣東肇慶,金田銅業有限公司的新產品項目最近正加快推進。公司總經理勵峰介紹,他們主要經營銅管、銅棒、漆包線等制造、加工、銷售及相關貨物、技術進出口,去年以來經營狀況較好,今年又陸續新上了兩批項目。他告訴記者,由于產量大、原材料單價高等原因,公司資金需求較大。“去年,公司借了2筆外債,折合人民幣1.92億元。隨著新項目建設、投產,我們還會有借用外債的需求。”
企業借用外債,是中國外債組成部分之一。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企業融資的角度來看,在充分比較境內外借貸成本等因素的情況下,適當借用外債可以有效滿足融資需求,降低企業財務成本。
除了企業借債,外債還包括哪些?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公布特殊標準(SDDS)統計規則,中國全口徑外債統計的是居民(境內主體)對非居民(境外主體)承擔償還義務的全部債務。按照債務工具可分為貸款、債務證券(境內機構在境外發行債券和外國投資者投資境內人民幣債券)、貨幣存款(如非居民在境內銀行的存款)、貿易信貸與預付款(企業因貿易資金收付和貨物所有權轉移時間不同而產生的負債,包括延期付款和預收貨款)和直接投資:公司間貸款五類。
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中國全口徑外債規模持續穩健增長。截至2021年末,外債余額27466億美元。外匯局有關部門負責人對記者分析,外債增長主要得益于中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吸引境外資金持續流入;穩妥有序推進金融市場雙向開放,為境外投資者投資中國金融市場創造了良好的制度環境;持續推進外債便利化改革,為企業提供融資便利。
“應該看到,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持續擴大開放以及國際投資者對中國市場認可,外債總規模有所增長符合經濟發展規律與客觀需要,是正常現象。”溫彬說,從總量看,相較于同等經濟規模國家,目前中國外債總體規模適中。根據世界銀行公布的全球外債最新數據(2021年末數據將在今年4月公布),截至2021年9月末,中國全口徑外債余額26965億美元,規模排名全球第十位,美國、歐元區、英國、日本的外債余額分別是中國的8.5倍、6.8倍、3.6倍和1.8倍。
風險總體可控,結構持續優化
——外債負債率、償債率等主要指標均在國際公認的安全線內,遠低于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整體水平
外債規模持續增長,怎樣看待其風險情況?
溫彬介紹,國際上用于衡量某一經濟體外債潛在風險的指標主要包括兩大類:一類是用于衡量一經濟體外債償付能力的指標,如負債率(外債余額/國內生產總值,反映一經濟體外債規模與其經濟實力之間的關系)和債務率(外債余額/貿易出口收入,反映外債的可持續性,通常出口能力越強表明外債清償能力越大)等;另一類是衡量一國是否有足夠流動性履行短期外債償付義務指標,如短期外債與外匯儲備之比(反映當一國償還外債的其他支付手段不足時,可動用外匯儲備資產來償還外債特別是短期外債的能力)等。
根據外匯局最新數據,2021年末,中國外債負債率為15.5%,債務率為77.3%,償債率為5.9%,短期外債與外匯儲備的比例為44.5%。上述指標均在國際公認的安全線(分別為20%、100%、20%和100%)以內,遠低于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整體水平。
“綜合來看,中國外債風險總體可控。”溫彬說,需要指出的是,評價一國外債情況,不能只盯著規模,更要看結構,尤其是幣種、期限以及債務工具等方面的變化。
日前在香港,中國人民銀行成功發行50億元人民幣央行票據。此次發行受到境外投資者廣泛歡迎,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銀行、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以及國際金融組織踴躍參與認購,投標總量超過220億元,約為發行量的4.4倍。
人民幣央行票據受追捧是人民幣債券強磁力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中國債券先后被納入彭博巴克萊、摩根大通等國際主流指數。摩根大通環球企業支付部大中華區總經理顧瑋認為,隨著中國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更多的全球投資者將與中國這個重要的市場聯系起來。中國債券被納入相關指數,預計將為中國債券市場帶來2500億到30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
國際投資者認可中國市場前景,穩步增持境內人民幣債券,債務證券余額不斷增長。外匯局數據顯示,債務證券在全口徑外債余額中的占比由2016年末的16%提升至2021年末的32%,債務證券余額增長占近5年外債規模增長的五成。截至2021年末,國際投資者持有境內人民幣債券市值是2016年底的5.6倍。
上述外匯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由于債務證券余額增長主要源自境外投資者增持境內人民幣債券,其中境外投資者超五成為境外中央銀行,以長期配置人民幣資產而非短期盈利為目標,投資具有內在的穩定性。“債務證券占比不斷提升,進一步增強了外債規模和結構的穩定性。此外,本幣外債占比提升、中長期外債占比增大助推中國外債結構進一步優化。”
從幣種結構看,由于本幣外債償還時不存在貨幣兌換問題,不會對外匯市場和外匯儲備產生影響,且對企業而言,無匯率風險擔憂,故風險相對較小。2021年末本幣外債在全口徑外債余額中的占比由2016年末的34%提升至45%,上升11個百分點,境內機構抵御匯率風險的能力有所增強。
從期限結構看,中長期外債在全口徑外債余額中的占比由2016年末的39%提升至2021年末的47%,占比增加8個百分點。中長期外債占比上升有利于降低中國外債期限錯配風險,減少債務償付的流動性風險。
擴大試點范圍,支持實體經濟
——目前,外匯局已在9個區域開展外債便利化額度試點,在11個區域試點開展一次性外債登記
外債穩步增長,相關管理改革也在持續推進。從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到深化外債登記管理改革試點,再到開展外債便利化額度試點支持高新技術企業跨境融資……近年來,外匯局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升跨境融資便利化水平。
成立于2017年的愛筆(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線下空間數字化與智能化企業。公司財務總監李揚向記者介紹,2018年外匯局在北京市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開展外債便利化試點,允許符合一定條件的中小微高新技術企業在一定額度內自主借用外債。“這對我們這樣處于初創期、以技術見長的企業來說,是重大利好。此項政策便利了企業統籌使用、靈活調撥境外資金,總體上資金利用效率提升約20%,企業資金成本降低約3%至5%。”李揚表示,這兩年公司業務加快擴張,在全國多地都有項目落地。在此過程中,前期獲批的外債額度已使用完,從今年2月起開始使用新的額度。
去年,外匯局進一步擴大高新技術企業外債便利化額度試點。根據外匯局數據,目前已在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上海自貿區等9個區域開展外債便利化額度試點。
圍繞企業普遍關注的外債登記問題,外匯局近年來持續深化外債登記管理改革試點,明確符合條件的非金融企業(房地產企業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除外)可按照企業凈資產2倍的金額向所在地外匯局申請辦理一次性外債登記,無需按照借債合同逐筆辦理外債登記。
勵峰表示,一次性外債登記能大幅降低往返外匯局辦理業務的“腳底成本”,大概可以少花12-15天時間。“特別是考慮到借外債時需要在合適的窗口期鎖定匯率,而以往去逐筆備案期間有可能會錯過窗口期。總的算下來,一次性外債登記能為公司有效降低融資成本約250萬元。”
數據顯示,外匯局已在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港、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等11個區域試點開展一次性外債登記。
外匯局表示,將進一步推進外債登記管理改革,適時擴大外債便利化試點范圍,多措并舉為企業提供跨境融資便利、降低融資成本,幫助緩解實體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切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本報記者 邱海峰
關鍵詞:
推薦內容
- 股票護盤指的是什么意思?護盤對個股是利好還是利空? a>
- 美債收益率再度回升意味著什么? a>
- 當前訊息:亞馬遜Q1營收獲利優、財測亮眼 但云端成長恐持續疲弱 a>
- 環球觀速訊丨宣布首輪裁員以來 Meta五個月內股價狂飆170% a>
- 通達海2022年營收近5億元 持續發力智能化 賦能智慧法院建設 a>
- 金石亞藥:2022年業績迎來全面增長,核心品牌打造企業競爭優勢 每日信息 a>
- 回國第一晚,丫丫過得怎樣?“懟臉拍”來了! a>
- 京東京造牽手紅點設計博物館·廈門,以原創設計驅動品牌成長 天天觀天下 a>
- 股票尾盤急拉是什么意思?個股尾盤拉升說明了什么? a>
- 減肥吃地瓜會胖嗎_減肥的人適合吃地瓜嗎_世界獨家 a>
- 股票盤面出現s是什么意思?盤面走勢的四種情況是什么? a>
- 股票投資者的類型有哪些?股票投資者都有哪些義務? a>
- 今日熱聞!視帝成“戲霸”?王雷終于翻車了,往日言行讓人大跌眼鏡 a>
- 天天動態:英派斯定增募不超3.86億獲深交所通過 太平洋證券建功 a>
- 股市震蕩調整是什么意思?投資者應對股市震蕩的方法 a>
- 正虹科技定增募不超3.4億獲深交所通過 中泰證券建功 天天新動態 a>
- 艾芬達過會:今年IPO過關第100家 浙商證券過首單-簡訊 a>
- 資產負債率超100% 13股拉響紅色警報-每日熱點 a>
- “大賣場”模式不吃香,高鑫零售(06808)欲靠賣會員尋出路? a>
- 天工國際(00826)連續兩日回購共100萬股 合計耗資232.23萬港元-世界觀焦點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