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景領導的基本原理和本質分別是什么內容?

愿景領導的基本原理是通過高遠的抱負目標來極大地激勵企業的強大的追求拉動力,使各級管理者沿著充滿野心的、似乎是膽大妄為的理想不斷前進。它是基于這樣的一種哲學的基本假設:既人的生命是短暫而有限的,職業者應將其個人發展融入到企業發展之中以共同實現社會價值,因此,人的潛能是無限的并且應該以高不可攀的目標來激發這樣的潛能。
愿景領導本質上是一種哲學思辨模式,是一個思想工具。這樣的思維模式是要告訴員工應該從2萬米的高度,而不是下一個季度銷售收入預測(即從100米的高度),來關注企業的戰略規劃。這是一個遠遠超脫于生硬照搬戰略管理概念及流程的思維模式。大部分中國企業管理人員目前仍停留在愿景、哲學、文化是虛無飄渺的,只相信戰略規劃本身才是成功的關鍵,同時認為應當堅持使用戰略規劃的套路,在月度、季度和年度進行戰略評估與調整,以便對戰略方向有足夠的把握。我們認為戰略規劃并非不重要,但僅僅停留在對于戰略規劃的依賴,只能使高層管理人員的思維束縛于現有問題的解決上,而難以放遠眼光掌控全局展望未來。得到普遍認可的傳統的戰略規劃是制定戰略決策的主要辦法,大家以為一個正式的嚴密的程序就能夠創造戰略,但這并非解決問題的最終途徑。在研究者調查過的企業中,企業高層帶來的戰略愿景對每一個企業規劃過程至關重要。戰略規劃并不能獨自產生戰略愿景,而且,戰略規劃離開了愿景就毫無價值。這就象我們可以學推廣摩托羅拉中國公司的系統而詳盡的年度戰略經營規劃方法,但我們不能不首先要理解摩托羅拉強大文化的目標支持,這一點是往往為正熱衷于戰略管理、
愿景領導的原因包括哪些內容?
1、構造共同體。
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企業的規模會越來越大,企業員工的組成也就越來越復雜,不同的年齡、不同的工作經驗與能力、不同思維方式、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崗位與職位等等,如何將這些不同的員工凝聚在一起,單單依靠企業的制度是不夠的,單單依靠各層管理者的自身得領導能力也是不夠的,而企業愿景能夠為所有員工提供一個共同的目標,在這個共同目標的指引下,具有種種不同的員工才能成為一個“共同”體。另外,現實中企業的組織模式是以職能為基礎的,企業的規模越大,職位的劃分就越來越細,工作目標也越來越具體,到最后,每個崗位上的員工都不知道自己所做的與總體目標有什么關系,員工已不知道是在做什么了,只有實施愿景領導才能將打破職能所造成的差異,將員工整合在企業共同的目標之上。
2、深層次激勵員工。
薪酬本質上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激勵措施,而只是一種保健因素,非物質的激勵才更持久、更根本,愿景領導就是一項非常有效的激勵非物質,沒有什么能夠比清晰的愿景更能吸引和保留人才,特別是核心人才。簡單地說,如果企業正在實踐其愿景,如果員工相信自己能夠伴隨著企業一同成長,如果員工相信自己所做的是有意義的,那么員工就會更加積極和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