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道授業為師表 知行合一做真人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金北學校的教學樓上有這么一條標語:“勤誨不倦傳大道,敏學不厭索真知。”它概括了金北學校的“勤敏文化”。勤敏,即勤勉機敏,語出《北齊書·顏之推傳》:“處事勤敏,號為稱職。”“誨于教”“敏于學”,描述的是教與學的一種要求、一種態度、一種方法、一種氛圍。創立于1984年的金北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地處南通市通州區金沙街道北郊城鄉接合處。近年來,金北學校專注于打造“勤敏文化”品牌,在學校形象、學校環境、師生精神風貌等各方面都有了顯著改觀和提升,在學校內外產生了較為廣泛而積極的影響。
教師“勤”于有教無類
金北學校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打造符合城郊學校學生特點的智慧型課堂教學模式。在具體操作上,要求教師結合生源特點,以導學案為統領,以小組建設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落實“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與幸福服務。金北學校全體教師積極探索符合學校實際的課堂教學模式,初步形成“三步教學導學案”模式,即預學、導學、固學,通過師導生學、探究合作、展示評價、精講拓展、訓練鞏固等流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學生“勤”于智學肯學
“智學課堂”是以學生為中心,追求教學的真質量和課堂的真效益,讓學生變“厭學”為“要學”、變“苦學”為“智學”,以事半功倍的一種智慧學習模式。“智學課堂”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協助和師生之間的共同探討,改變了以往單調、枯燥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思考、學會傾聽、樂于分享、踴躍展示。為了使“智學課堂”更具生命力,金北學校嚴格遵循南通課改“十二字”方針,要求教學“低起點、快步子、勤練習、巧方法”,保證學生有足夠的預學時間和當堂訓練時間,教師的“講”不得超過20分鐘,切實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課堂主角。
教師“敏”于匠心實干
在“智學課堂”的模式中,金北學校教師全程跟蹤學生學習成長,從學生實際出發,懷抱實干精神和精業匠心。在預學環節,教師認真設計預學任務并檢查學生的完成情況,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同時通過對學案完成情況的檢查,了解學生自學掌握知識情況,為后面的教學環節做好準備。在導學環節,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的達成要求,通過提問題、上黑板等方式,讓學生積極展示學習狀況。對于學生展示中存在的知識性、思維性錯誤以及不規范表達應給予積極的評價和必要的說明,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在固學環節,金北學校教師精編精選課堂測試題,在師生共同簡短歸納本節課所學知識后,對學生進行當堂達標檢測,要求學生限時完成測試題,教師通過巡視了解學生答題情況,并當堂點評,確保訓練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另外,教師還準備了適量的課后作業,作業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層編寫和布置。
學生“敏”于多元學習
金北學校開發的“智學課堂”,致力于以生為本,依托課堂開發學生潛能,激發學習興趣,進而促進了學生學習品質的提升。一是激活了學生的主體精神。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熱情變高了,探究欲望變強了,能積極參與、踴躍思考、主動表達,純粹的“聽眾”和“看客”已經很少了。二是增強了學生的求知意識。很多學生不僅學會了主動探究、獨立思索,而且努力尋求多種途徑、運用獨特方法、發表獨到見解。三是發展了學生的廣泛興趣。除了課堂和主要學科的學習之外,不少學生已經開始注重課外學習和多元學習,逐步培養多方面的興趣,從而拓寬了領域、拓展了思維。四是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以教學智慧啟迪學生思維,通過預學環節引導學生自學、嘗試、探究,大大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此外,學校積極開展涵蓋閱讀、體育等10多個項目的社團活動,使學生人人有社團,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金北學校校門北側的屏風墻上,張貼著這樣的辦學宗旨:“讓每一位教師實現自身價值,助每一個學生尋求自我發展。”金北學校以“把優質的城鎮教育獻給農村學生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作為辦學定位,把“對學生負責,對家長負責,對社會負責”作為辦學信條,努力做到“不放棄一名學生,不虛度一寸光陰”。金北人是這樣思考的,也一直這樣努力踐行著。“傳道授業為師表,知行合一做真人。”金北學校謹遵“勤敏”二字,勤勤懇懇地打磨“智學課堂”,把金北精神落到實處,發憤圖強,砥礪前行,爭取開拓出一片新天地!
(顧林 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