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國家文物局聯合攝制的大型系列紀錄片《尋古中國·玉石記》,將于7月9日起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22:30檔開播。5集紀錄片將通過探尋中華先民發現玉、雕琢玉、使用玉、鐘愛玉、賦予玉以豐厚精神文化內涵的歷史和故事,見證我國一萬年文化史和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起源、形成與發展。
什么是玉?東漢許慎所著《說文解字》中解釋,“玉,石之美者”。玉曾有何功能?《周禮》中記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 著名國學大師季羨林曾說:“如果用一種物質代表中華文化,那就是玉。”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曾表示:“玉是傳統價值觀念的綜合體現物。而這一文化現象為中國所獨有而且長盛不衰。”
“玉”究竟來源于哪里?它從何時開始走進中華先民的生產生活?它在不同地域綻放出哪些別致形態,在不同階段扮演了什么角色?
【資料圖】
《尋古中國·玉石記》將以5集篇幅,立足諸多遺址最新考古成果,結合文獻記載及科學調查研究,從烏蘇里江畔的小南山,到西遼河流域的興隆洼、紅山;從長江流域的良渚、凌家灘、石家河,到黃河流域的陶寺、石峁、龍山;從夏朝二里頭遺址,到商朝婦好墓,再到西漢楚王陵……以全國多座重要考古遺址和許多件珍貴出土玉器為線索,系統梳理中華玉文化的發展歷程,見證“玉”在不同時代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玉文化對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推動。
在《尋古中國·玉石記》中,有多項首次或深度披露的考古成果:比如在2022年,安徽馬鞍山凌家灘遺址的新一輪發掘,不僅發現了此前所未見的玉石器祭祀坑以及燎祭現象,還在這里出土了一件“龍首形玉器”,是迄今為止中國考古中絕無僅有的重要發現。此外,良渚“玉琮王”上直徑僅幾毫米的小眼圈是如何雕刻的?八千多年前興隆洼先民如何在玉玦上鉆出正圓形?紅山文化斜口筒形玉器橢圓內芯如何掏出?玉器表面“減地起凸陽紋”如何推磨?凌家灘遺址玉人背后直徑不到兩張A4紙厚度的鉆孔如何實現?河南安陽婦好墓出土的玉鳳是否真的來自湖北石家河?這些內容都將在節目中精彩呈現。
攝制組行程數萬公里,足跡遍布遼寧、內蒙古、安徽、浙江等十余省份,深入中國國家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紅山文化博物館、良渚博物院、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等37家文博單位,探訪小南山、興隆洼、良渚古城、凌家灘、石家河、二里頭、殷墟等40座重要遺址,拍攝83件核心文物,并采訪到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和相關文物考古單位、科研院校30多位專家學者,以高度的嚴謹性、科學性,講述一個個遺址、一件件文物背后的玉文化歷史和故事。
比如,黑龍江小南山遺址和內蒙古興隆洼遺址,一種呈環形、有缺口的古老玉器玦成為關鍵線索,考古專家循此追根溯源,探尋了中國目前已知最早的玉器面貌、玉料來源,以及砂繩切割、史前木石輪軸機械等制玉工藝。
紅山文化C形碧玉龍被百姓偶然發現,引出輝煌燦爛的紅山玉文化,展現出五千多年前玉器如何成為中華先民溝通天地的物質載體,并參與了早期維護社會秩序的制度性體現——原始樸素的“禮”的構建。
在浙江良渚古城遺址一座王陵大墓,發掘出“琮、璧、鉞”組合,實證玉文化是良渚先民的精神信仰,并在廣大范圍產生深遠影響。比如玉琮,在山西陶寺遺址中變得樸實務實,貴在裝飾;在陜西石峁遺址中則被“藏玉于墻”,成為高等級建筑的精神力量加持。
進入有史可考的夏朝,河南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玉牙璋,扉牙呈現出龍形化特點,成為探索夏史史跡的重要信物,見證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廣域王權的強大影響力。
節目突出“考古探索+文獻研究”的內容特色,到中國國家圖書館拍攝《詩經》《尚書》《說文解字》《竹書紀年》《周禮》《越絕書》等十余部典籍,深挖其中記載的玉文化,并與考古證據相對照,增強節目文化厚度。比如《越絕書》中曾記載“黃帝之時,以玉為兵”,而兵器造型的玉鉞,恰被認為是王權、軍權的象征物,側面推論了“以玉為兵”應是實用器具玉禮化的表現,以此展現統率力和號召力。良渚玉琮、玉璧的出現,印證了《周禮》記載的“蒼璧禮天,黃琮禮地”。這些重要的玉禮器,原來早在五千多年前就已經出現。
《尋古中國·玉石記》持續深化“思想+藝術+技術”的創作理念,充分運用自由視角新技術實現對文物進行創新表達。比如三維掃描的良渚“玉琮王”,清晰立體地展示出玉琮“天圓地方”的特征。而孔子以玉比德、婦好出征、商湯伐夏,以及古人的制玉場景等歷史內容的情景演繹則通過XR+新技術,進行了全新的呈現。
主持人在節目中發揮尋古懸念提出者和推進者的作用,回到良渚、凌家灘等遺址發掘地,登臨壯美高山,漫步長江沙洲,以實景主持現場浮現“文明之鏡”的創新呈現,最大限度為山岳精英——玉,找到更廣闊獨特的承載空間,以一眼萬年的古今“穿越”,展現中華文明五千年從未斷流和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過程,生動反映中華民族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體的發展歷程。
央視頻、央視網等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媒體平臺,將于7月9日起與央視綜合頻道(CCTV-1)同步播出《尋古中國·玉石記》。
關鍵詞:
推薦內容
- “玉”見萬年中華文化 《尋古中國·玉石記》開播 a>
- “黨建+”迸發新活力,呈貢區“低碳跑”熱情開跑! a>
- 中評鏡頭:臺北“國軍英雄館”軍友社開設旅館 a>
- “大空頭”投資者邁克爾·伯里準確預測通貨膨脹將大幅下降 但他對股市崩盤和經濟衰退的預測仍未實現 a>
- 新華社權威快報|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條例正式發布 a>
- 恒生電子:螞蟻集團所涉罰款預計對公司本年度財務報表無重大影響 a>
- “北斗+”應用大放異彩,這項北斗+AI道路智能巡檢系統榮獲金獎 a>
- 《自然》:低蛋白飲食抗癌的機制,找到了!科學家首次發現一條新型先天免疫抗癌通路 a>
- 運動后頭暈惡心想吐怎么回事 如何評估個人運動風險 a>
- 兩部門:進一步規范職業健康檢查和職業病診斷工作 a>
- 流量明星事件“炸鍋”燕京啤酒股吧,上市公司如何預警應對代言黑天鵝? a>
- 太平鳥:上半年凈利預增89% a>
- 南方精工:公司不存在違反信息公平披露的情形 a>
- 錫業股份:錫業分公司7月11日起停產檢修 a>
- 全國鐵路上半年日均開行客車9311列 發送旅客17.7億人次 a>
- 楊光華院士:人工智能服務人類智力 創造美好智能社會 a>
- 構建產業互聯網新高地 助力數智集群發展提質增速 a>
- 晶亦精微客戶集中度高 業績升2022年經營現金流數據降 a>
- 安信證券汽車零部件23年中期投資策略:成本下降帶動板塊盈利向上 景氣度回暖刺激估值率先提升 a>
- 農業銀行(601288.SH)2022年度分紅派息:每股派0.2222元 7月17日股權登記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