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神池縣第五屆網上月餅節啟動儀式暨神池餅推廣展示展銷活動”在神池縣電子商務創業孵化中心舉行。
從線下到線上,從“擺攤賣貨”到網絡直播,月餅節變化的形式當中,蘊藏著忻州市神池縣農產品的新特點、農業產業的新發展,以及當地經濟轉型的新目標。
新變化:
“月餅”搖身變成“餅”
今年,神池月餅已經悄然漲價了——
知名品牌“戰國牌”月餅,在淘寶網上的售價從每個4.7元到16.8元不等;傳統老牌“合什得”五仁油皮月餅禮盒,單個售價為4.95元;老字號長福祥的月餅,每個售價也突破了3.5元。
與此同時,外包裝上的“神池月餅”幾個字則變成了“神池餅”。
“從‘神池月餅’到‘神池餅’,品種更加豐富,口味更加多樣,能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我們力爭把這種傳統節令食品,變成隨時能在網店和線下門店買到的日常小食品,讓大家一年四季都能品嘗神池味道!”神池龍門春秋食品公司負責人武耀鵬說。
從“月餅”搖身一變成為“餅”,老一代人記憶里帶著胡麻油香氣的小食品,會不會就此被粉絲們拋棄?
記者從神池縣了解到,今年,該縣國有監督管理局出資成立了神池餅業食品有限公司,以政府力量助推產品銷售,將“神池餅”系列單品量擴大至20余種。品類增加的同時,產品的口味和包裝也有“升級”,除了傳統五仁、棗泥餡,黑米、綠豆、紅豆、黑豆等也加入進來,蛋皮、油皮、蘇式、京式各種餅皮傳遞出不同風味兒。
在各大品牌的生產車間里走一走,會發現“神池餅”的加工幾乎告別了傳統手工作坊,全自動流水線的加工方式,全程確保產品衛生。用獨立真空包裝替代“散裝”的同時,各種禮盒也融入了“國潮”“手繪”“動漫”等年輕人喜愛的風格。
名字變了,品質不變:胡麻油、紅糖、玫瑰、葡萄干、花生仁這樣的經典組合,一下子就能將消費者找回“記憶的味道”。符合年輕消費者需求的“低卡”餡料,則讓部分口味的產品吃起來更像“餅干”“一口酥”“茶點”。
“這次品嘗完‘神池餅’,就想用‘沒想到’來形容!沒想到它不僅好吃,還好看、有檔次,完全改變了我之前對咱們這個產品的認識。以前我就是買幾盒回去送親戚朋友,今年我一下買了50盒!‘神池餅’,就是不一樣!”來自太原的消費者高宏彥先生說。
從“神池月餅”到“神池餅”,變的是一張“身份證”,不變的是記憶中的味道,還有“神池出品”的品質保證。
新發展:
老手藝人不再“過完節就失業”
“我家祖上很多代人都會打月餅,過去打月餅夠自己家人吃就行了。到我這兒,就是靠這個手藝吃飯。以前做月餅,大部分人家是從8月份開始,中秋節過后就基本不做了。我們這些靠手藝吃飯的人,過完節也就失業了。”龍門春秋食品公司的技師劉富告訴記者。
記者見到劉師傅時,他正在指導工人篩選配料。“咱們雖然是流水線生產,但像這些不太好的花生仁,還有這種非常干癟的葡萄干,攪進餡料里有可能破壞味道,所以還需要人工再挑一下。”
今年,神池縣組建成立了國有獨資神池餅業公司,將月餅改稱“神池餅”的同時,積極推動“神池餅”的規模化、產業化發展。一方面,神池縣與江南大學食品學院簽約,合作開展新口味、新品類的研發,推動產品品質升級;另一方面,在規模化區域化發展藍圖指導下,各大“神池餅”加工廠商入駐了該縣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引入現代化生產線,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集中孵化、共同壯大。
傳統手工時代,一枚“神池餅”的制作,需要幾十道工藝。如今更換了自動化生產設備,不少像劉師傅一樣的老手藝人一度覺得自己“徹底失業了”。
“很多老師傅開始都挺迷茫的,覺得有了設備就不需要他們了。但是再先進的生產線也需要人的參與,這些老技術人員對咱們‘神池餅’的配料、口味非常熟悉,加上現在咱們的產品是全年生產,沒有技術指導是絕對不行的!他們的加入,對個人和企業來說都很有意義!”新潤食品的負責人郭潤香告訴記者。
通過打造國有龍頭企業帶動民營企業轉型,用產業集群和“手藝人集合”實現產業提質增效,打破產品節令性提高銷量和經濟效益,神池縣用新思路、新辦法武裝老產品、老手藝,月餅訂單量反而上去了。記者從該縣了解到,現在“神池餅”年銷售量可達1.5億個,年產值超過3.7億元。
新目標:
產品賣個好價錢,產業有個好未來
在神池縣第五屆網上月餅節啟動當天,該縣各類“神池餅”線上銷售額即達56萬余元,各類直播播放量超過100萬次。
過去幾年,神池縣采用“電商平臺+扶貧企業+貧困戶”的模式,幫助貧困戶開店銷售月餅,大大增強了當地貧困農民脫貧致富的信心。如今,全縣上下形成了“縣長帶貨+會展銷售+全平臺推廣”的銷售模式,“神池餅”帶領更多人走上了小康之路。
神池縣職業技能培訓大樓里,幾乎每個月都能迎來一撥撥學習“神池餅”制作工藝的“新人”。在神池縣和江南大學簽訂“神池餅”戰略合作協議之后,還將有一批技術工人被派至該校學習。
神池縣委書記劉志軍表示,當下“神池餅”以其獨到的工藝、獨特的口感、純正的風味,向外界傳播著神池的文化符號。接下來,神池縣一方面要促進“神池餅”產業走上規范化、精細化、品牌化發展的新路子,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另一方面,“還是要依托人才和技術,培養一批又一批傳統食品生產工藝的‘繼承者’和歷史文化傳承的‘接棒人’”,為產業長久發展建立人才根基。
“我們希望自己的產品能實現‘良品優價’,我們更期待我們的產業能夠良性發展。”神池縣縣長辛磊表示,近年來,神池持續開展胡麻保護性種植,目前打造了2000畝胡麻基地,播種面積穩定在3萬畝以上。未來還要依托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打造國家級有機農產品和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立足“兩區一基地一中心”的目標,神池縣將依托特色農業優勢,走產業化發展、區域化布局、科技化提升、社會化扶持的道路。
在各類人才支撐下,在產業發展引領下,神池縣依托區域公共品牌“靈薈神池”,延伸出了神池胡油、胡麻、莜麥、黍子、黑豆、羊肉等“六大地標認證”產品,農產品產業化、品牌化、特色化發展的同時,產業附加值不斷提升。
記者了解到,截至今年6月,神池縣已登記的月餅生產企業達155家,其中25家企業獲得了SC認真,5個品牌獲得山西省著名商標,3家企業獲得了“中華老字號”稱號。依托“神池餅”,當地農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寬。
(記者 暢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