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太原市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太原市著力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提升農業綜合效益和農產品競爭力,全面開啟了現代農業之路。截至去年年底,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55元,增長7%,絕對值長期居全省首位。
太原市立足省會城市“大城市、小農業”的市情農情,科學編制農業農村“十四五”現代化發展規劃。今年,該市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以第一產業高質量發展為抓手,持續推進“特”“優”農業發展,把“小農業”做出“大文章”,鄉村產業轉型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效。
今年,太原市圍繞“穩糧、強菜、優果、興牧”的發展思路,持續夯實農業發展基礎,實現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糧食播種面積106.48萬畝,大力推進有機旱作農業示范創建;啟動了“萬畝千片百園”設施蔬菜建設工程,形成3個萬畝核心示范區、5個千畝核心示范片、10個百畝核心示范園的設施蔬菜發展格局;加強老舊果園改造和現代化果園建設,優化果業發展能力。
加大龍頭企業培育,太原認定監測農業產業化省級龍頭企業48家,新認定和監測農業產業化市級龍頭企業95家;重點打造以醋業為龍頭的釀品產業,引領帶動十大產業集群發展;挖掘“六味齋”老字號品牌價值,提升“寶迪”“大象”屠宰生產能力,培育肉制品產業集群;支持九牛牧業、瑞美乳業等企業研發新產品,帶動乳品集群提檔升級。截至7月底,太原市十大產業集群完成產值49.6億元,完成全年任務62億元的80%。
同時,太原堅持以農業為基礎、農村為載體,拓展農業功能,傳承農耕文化,培育休閑農業精品,著力建設清徐醋文化旅游、清徐葡萄采摘、小店汾東休閑農業、晉源花卉小鎮、晉祠稻花香五大產業景區。
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銜接鄉村振興方面,太原市加大產業扶持力度,實施農業“特”“優”行動,今年確定的223個項目全部開工;發放小額貸款6409.62萬元,完成年度任務的116.5%,位居全省首位;同時,強化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力度,推動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擴容升級,健全完善社區組織管理服務架構,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能致富。
太原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太原市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市農業農村發展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從粗放到集約、從低端到高效的轉變,努力走出一條具有太原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融合的新型城鄉關系加速形成;產業鏈、價值鏈、利益鏈“三鏈相連”的體系正在構建;田園變風景、農房變客房、村莊變景區的愿景正在變為現實;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同步”的品質正在提升。
(記者 姚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