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固堤街道中心學校在學科教學中融入美育的基礎上,根據美育的特點和學校實際情況,整合社區資源,構建本土美育課程,推動美育進一步發展。
回歸生活的美育是美育的一部分。學校遵循“生活美育”觀,把美育體驗轉向自然生活,讓學生在自然生活中感受美、欣賞美;依托家鄉的自然風光,引領學生走進大自然寫生,感受家鄉的美麗,用手中的筆抒發對家鄉的熱愛,增強學生的本土文化意識,讓學生走向更廣闊的生活。
濰坊有許多著名的人文景觀,如老龍灣、十笏園、青云山、范公亭、黃花溪、青州古城、楊家埠大觀園、公冶長書院等。學校把這些人文景觀開發成校本課程,每學期安排1次研學活動,每次活動挑選1至2處景點讓學生描繪。每到一個景點,教師帶領學生參觀并進行講解,然后通過調查、研究、寫作等形式全方位了解它的歷史與今天,讓學生通過繪畫、寫作、攝影、制作微視頻等形式描繪景點。比如參觀楊家埠大觀園后,教師讓學生了解家鄉、體驗家鄉,讓學生在情景交融中抒發對家鄉獨特美景的感受,這樣既滿足了學生藝術表現的需求,又能讓美育真正實現回歸生活的目標。
融合鄉土文化的美育才更厚重。學校注重濰坊文化特色之美,依托濰坊名人、故事傳說、風俗文化、濰坊風箏、楊家埠年畫等,將鄉土文化資源融入美育全過程,讓學生體驗濰坊文化魅力,了解濰坊人情,在提升學生審美情趣的同時,還傳承了濰坊傳統文化。
濰坊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擁有眾多文化資源,如風箏博物館、青云山民俗游樂園、常山文化博物館、青州昭德古街等,還有楊家埠年畫、高密剪紙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鄉土文化資源,為美育教學提供了有利條件。學校根據學生的興趣,建設富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課程,如“探尋濰坊鄉土文化”“濰坊鄉土名人”“光影濰坊鄉土風情”“濰坊古建筑”“探究濰坊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構建學校美育與區域人文的有效鏈接。
美育融入實踐才是大智慧。近年來,學校構建了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美育實踐活動體系:一是美育實踐,比如創辦美育展覽、舉辦美育講座、創建美育課堂、開展美育小課題研究及社會調查等;二是學生寫生活動,引領學生走進社區或村莊,用他們純真的心靈和獨特的視角,發現和繪制身邊的美好景色;三是利用重要傳統節日、法定節日和重大紀念活動、主題活動,舉辦書畫、攝影作品展覽,或以書寫春聯等形式詮釋積極向上的社區文化,使美育融入公眾生活。
美育教學還應該注重校際之間的協同發展。我們在網上建立美育教學資源庫,創設美育綜合教學工作坊,對“單科切入”“多科綜合”“與非藝術學科綜合”“多種資源整合”等內容進行教學研討,讓學科教師對美育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觀念有全新的認識,從而彌補學校開展跨學科美育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提升學校美育教學工作。
(作者單位系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固堤街道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