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YUE”文化
實現“五育融合”、鼎新力行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孔子在《論語》開篇第一句就提到了“YUE”,“說(通‘悅’)”“樂”這兩個,呈現了一個沉浸學習、樂于探討、堅持自我的學者形象,這樣的榜樣,正是錫外期待學子們呈現的模樣。一面是對“YUE”文化的深度認同,一面是全面落實“五育并舉”的教育環境,錫外將兩者結合,把“YUE”分解為五個字:閱、越、躍、樂、悅。
其中,“閱”指閱讀,是德育。通過在全校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引導教師、學生成為“終身閱讀者”,教人“為善慧心”。“越”指“超越”,是智育。打破教室、學科、年級的壁壘,學生和教師都可以進行跨學科、跨年級的研討,未來,將跨學科推進人工智能課程,組織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教師參與多樣化的科技類競賽,鼓勵師生“超越自我”,教人“求真創新”。“躍”指“跳躍”,是體育。創新融合開發體育類課程,鼓勵師生加強體育鍛煉,以健康體魄涵養美好心靈,教人“強身健體”。“樂”指“樂音”,是美育。以音樂、美術類藝術課程為主體,引導師生認識美、享受美、傳遞美,教人“臻美養性”。“悅”指“欣悅”,是勞育。熱愛勞動,從勞動教育開始,在這個課程中,引導師生以欣賞、快樂的態度面對從事的工作,教人“勤勉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五“YUE”與錫外的校訓“鼎新力行”相得益彰。“鼎”,三足兩耳的器皿,象征“五”字。人的存在首先要有健康的體魄,即體育,還要區別于動物,通過德育來實現。“力”字就是勞動教育所使用的耕犁演變來的,在勞動過程中,生長出來的就是智育和美育,讓我們能夠善于發現美、欣賞美和創造美。
五“YUE”課程
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希望每一棵小草,都茁壯成長為站在孩子們身后的一個大寫的人,所有專家教授、家長和老師都會一直陪伴每一個孩子,助力他們終究長成自己更好的模樣”。在錫外黨委書記解曉南博士的帶領下,學校成立了“無錫外國語學校‘五育課程’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這是一個勇敢的教育創新,是解決部分學校教育“常于智、疏于德、弱于體美、缺乏勞動教育”的狀態,激發每一位教師內心教育擔當的教育實踐。
為了探索學科融合,中心將整體教育教學活動進行歸類、整理,研究構建貫通12年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體化課程體系,整合了思政類、科技類、體育類、音樂類、美術類、勞動類共計119門課程,每一類課程規范、創新了多元化評價標準,大部分課程可由本校老師擔任,規范管理、統籌安排,做到學段之間的延續,可服務于社團課、興趣課、常規選課、延時服務等所有時間段,滿足各年齡段學生的興趣需求,減輕家長的選課壓力、接送壓力、經濟壓力。如此“貼近學生、發展教師、卓有成效”的特色課程體系,實現著“一次活動,多重培養”的融合育人目標。
隨著新課程、新教材、新課改、新政策的深入實施,民辦學校辦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特別是師資團隊的整合和優化尤為迫切。2021年4月,錫外順應“培育‘四有’好老師”的東風,開始讓五“YUE”育人繼續撬動教師團隊建設:堅定信念,師德建設;文化引領,團隊建設;項目研究,能力建設;發展聯盟,共同建設……在借助項目“五育特色課程建設”提升科研能力中,在熱愛閱讀、堅持運動、滲透美育中,錫外必將迎來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四有”好老師隊伍。
五“YUE”文化、五“YUE”課程、五“YUE”教師……錫外讓先賢的思想與當今的“五育并舉”相融合,即使面臨新的挑戰,學校依然能借此乘風破浪、繼續向前,撬動學校整體發展。
(魏景德)
相關推薦
- (2021-09-15)“五育融合”、鼎新力行 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 (2021-09-15)在學思用貫通、知信行合一進程中成長成才
- (2021-09-15)創新與實踐不斷推動少先隊員素質全面提升
- (2021-03-30)贊!河南教育亮“家底”:“幸福指標”更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