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9月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國民經濟發展韌性持續顯現,繼續保持恢復態勢,轉型升級持續推進,創新活力不斷釋放,就業物價總體穩定,質量效益穩步提高,主要宏觀指標處于合理區間。
市場銷售增長穩定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介紹,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的消費整體呈恢復態勢,市場銷售保持增長,升級類商品消費較為活躍。
數據顯示,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395億元,同比增長2.5%,兩年平均增長1.5%,比7月份回落2.1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17%。1-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1224億元,同比增長18.1%,兩年平均增長3.9%。此外,網上零售保持較快增長,1-8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81227億元,同比增長19.7%。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66340億元,同比增長15.9%,占社零總額的比重為23.6%。
“8月受到新冠肺炎散發疫情和汛情的沖擊,居民出行減少,暑期消費受到一定影響,社零總額增速回落幅度比較大。除此之外,社零總額增速回落也有去年同期基數較高的因素。”付凌暉分析,去年社零總額的增速在8月份首次由降轉升,回升幅度達到了1.6個百分點。從累計來看,1-8月份社零總額保持了較快增長,同比增長18.1%,兩年平均增長3.9%,比1-7月份雖然略有回落,但保持總體穩定,說明消費穩定恢復的態勢沒有發生大的變化。
付凌暉認為,從結構上看,8月份社零總額中與居民日常生活相關的商品零售增勢保持了總體穩定。8月份,限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和飲料類商品零售同比分別增長9.5%和11.8%。同時,升級類商品消費保持了較快增長,8月份體育娛樂用品類、文化辦公用品類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22.7%和20.4%,均比7月有所加快。同時,線上消費持續活躍,1-8月份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5.9%,占社零總額的比重達到23.6%。這些情況表明,消費規模擴大、結構升級、新動能成長的趨勢沒有發生改變。
“8月零售銷售同比放緩幅度超預期,主要是受短期極端天氣、疫情散發及去年基數抬升影響。”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經濟研究員周茂華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8月份,國內餐飲、服裝鞋帽、家電等非必選商品銷售收入均明顯放緩,關鍵零部件短缺對汽車及部分電子產品銷售構成制約。另外,8月商品房銷售放緩反映樓市調控影響,近幾個月不斷有部分銀行出現放貸額度緊張情況。整體來看,零售銷售同比增速仍偏離疫前水平,整體反映國內需求尚未完全恢復正常。
支撐因素仍然活躍
“總的來看,8月份國民經濟繼續保持恢復態勢。但也要看到,當前國際環境復雜嚴峻,國內疫情多點散發和汛情等自然災害對經濟運行的沖擊顯現,經濟恢復的基礎仍需鞏固。”付凌暉表示,下一步,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有效實施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鞏固拓展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付凌暉分析認為,從下一階段來看,支撐消費還有很多有利因素。第一,消費持續擴大的內在動因是穩固的。中國有14多億人口,有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突破1萬美元,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預示著消費增加、消費結構升級的態勢將會持續。第二,今年以來,就業保持了總體穩定,居民收入增加是有保障的,企業效益也保持了較快增長,這些都有利于消費能力的提升。第三,社會保障不斷完善,民生投入持續增加,有助于提升消費意愿。隨著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推進,經濟持續恢復,消費環境也會逐步改善,有利于消費保持穩定增長。
“雖然短期疫情散發、防疫措施、部分關鍵零部件短缺、房地產調控等對零售消費繼續構成一定抑制,但也要看到,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恢復態勢正在持續。目前,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穩定,疫苗接種與研發進展理想,一系列穩就業、保障大學生就業的政策持續發揮了效果,就業市場整體穩定。未來,隨著短期制約因素減弱,疊加逐步進入零售消費旺季,預計零售消費支出將有所改善。”周茂華認為。
(記者 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