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毗鄰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以“服務智能制造產業”為辦學使命,在其47年的辦學歷史中,三遷校址四易校名,師生肩扛手拿板車拖,建成湖南省卓越高職院校,譜寫了一曲職院的創業贊歌,被社會譽為“一所用板車拖出來的學校”。學院大力推進創新創業創意教育,建有智造創客學院和創業大廈等創新創業平臺,打造了“創文化”育人品牌,培養了大批機電工匠,先后獲中國機械工業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全國機械行業“十三五”學校文化建設示范基地、湖南省職業院校文化建設強校等榮譽稱號。
“創域四進”搭建“創文化”育人載體
學院構建了“進環境、進課堂、進網絡、進班會”四層融合式育人載體,形成濃厚的創文化育人氛圍,實現“全域育人”。一是建設4E育人環境,浸潤式育人。將“創文化”元素全面融入到學院環境識別、視覺識別系統中,建設4E“創文化”育人環境,形成濃厚的育人氛圍。二是實施“三課堂”聯動,體驗式育人。將自然科學知識和學科專業知識轉化為“創文化”開展教育,使學生獲得與此學科專業知識相契合的價值觀與價值辨別能力。三是依托大數據資源,全媒體育人。通過“職教小微”、學校官微等網絡展示平臺,全面展示“創文化”育人案例。四是延展“創文化”觸角,全方位育人。將創新創業理念、產業文化、大國工匠以及學院創業史納入班會主題教育,拓展“創文化”育人觸角。
“創新四階”培養“創文化”育人導師
構建“創教學、創課程、創項目、創平臺”四階遞進的教師創新能力培養體系,全面提升教師育人能力,實現“導師引領”。一是創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能力。用“創文化”育人理念指導教學實踐,按照層級遞進的學習規律構建“探究性”教學模式。二是創課程,提高課程建設能力。構建遞進式“創文化”課程體系,所有課程融入創意思維素養,開發了“創客精品項目設計與制作”等60門創新課程和“創業基礎”等18門“創業+”課程,配套全媒體教學資源。三是創項目,提高工程實踐能力。實施教、研、產“三位一體”研究型教師培育工程,與企業建立了30個教師工作站、3個企業培訓中心、6個產業學院。四是創平臺,提高創業孵化能力。搭建技術創新平臺,設立創業基金,引進企業投入近2000萬元,鼓勵教師成為學生的創新導師。
“創客四季”構建“創文化”育人行為
構建了“入學季、成長季、實踐季、畢業季”的貫穿式創客行為體系,實現“五育并舉”,促進“創客養成”。一是入學季,培養創客興趣。舉辦創客大講堂,與大國工匠面對面,樹立強技報國的理想信念。二是成長季,強化創客意識。實施“導師制”創客成長工程,以創客項目、創客社團、創客班級為基礎,開展創客課程學習、創意產品設計、創客集訓營、創客沙龍、研創大講堂等,促進智育與體育同步發展。三是實踐季,培養創客能力。組織學科技能競賽與創新創業大賽,優秀實踐項目入孵國家眾創空間,創客項目轉化為創業產品,促進勞育發展。四是畢業季,展示創客之美。舉行畢業成果展,展示創客作品,評選最美作品、最美創客、最美導師,表彰優秀創客,促進美育發展。
“創評四層”打造“創文化”育人評價
開發了“采集層、處理層、訪問層、應用層”的螺旋式“創文化”評價系統,反映學生動態成長過程,實現“創文化”育人評價向“可視化、精準化、數據驅動”轉變。一是數據采集層,5個一級指標、20個二級指標和對應的135個監測點完成學生成長數據采集。二是數據處理層,明確各監測點和學生綜合素養的定量或定性分析方法、分值設置規則、評價主體等,建立評價標準。三是數據訪問層,以圖形化方式呈現學生綜合素養,為學生提供全數據全息評價服務,以便更好地跟蹤學生成長狀態。四是結果應用層,對學生的綜合素養進行畫像,形成學生創客畫像,達成學生綜合素養成長的全域關照。
在“創文化”的孕育培養中,學生成長的內生動力得到激發,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培養了一批創新型教師、新時代創客工匠,樹立了“創文化”育人品牌。近4年,共有13000余名學生受益,為社會輸送了7600名創客型工匠學生,服務地方創新創業孵化,成效明顯。學生獲省級及以上技能競賽獎項325項,位居省內高職院校前三;獲省級及以上各類創新創業大賽獎項100余項,位居全省高職院校之首;孵化大學生項目128個,授權專利(軟件著作權)147件。學生中間涌現了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晏斌、入職半年即獲得上海大眾集團職工技能競賽“維修電工冠軍”的焦喜春、在廣汽三菱被譽為“機器人的老中醫”的技能大師謝衛華等大批能工巧匠。
(顏志勇 劉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