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實現課前、課中、課后全過程應用,從智慧課堂標準班、大數據精準教學系統、暢言教學助手三方面入手實施新課堂改革,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精準指導……近年來,作為一所寄宿制農村初級中學,河北雄安新區安新縣邊村中學一舉顛覆傳統授課方式,踏上“人工智能助力新課堂”之路。
2019年,雄安新區入選“智慧教育示范區”創建區域名單,成為全國“智慧教育示范區”試點。邊村中學,就是雄安新區著力打造“智慧教育示范區”、構建全新區域“智慧教育”生態的一個典范。
創造教育領域的“雄安質量”,促進新區教育發展水平全面提升,更好地滿足當地群眾對多樣化、個性化、全齡化、智能化學習需求,是雄安新區的目標。然而,雄安新區也面臨現實問題:目前所轄的容城、雄縣、安新三縣教育基礎建設、相關人才儲備等尚不足以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充分支撐。
怎么辦?匯集整合各方優勢資源,巧借外力促發展,成為雄安新區打造“智慧教育示范區”的重要抓手。
2019年8月,雄安新區與北京師范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簽訂《雄安新區智慧教育專項規劃》合作框架協議。為了使“智慧教育示范區”創建項目落地,雄安新區還委托新區未來城市公共服務研究院開展了《雄安新區智慧教育五年行動計劃(2021—2025年)》編制工作。
“2022年,雄安新區智慧教育取得明顯進展,‘智慧教育示范區’試點目標全面實現;2025年,雄安新區智慧教育取得突破性進展,達到全國領先水平。建設過程中,努力完成智慧教育云平臺建設、智慧教育數據中心建設、提高教育信息化管理能力、推動教育教學模式變革、打造智慧校園一體化服務體系、建設優質教育教學資源體系、推動區域教育評價改革發展等18項重點任務……”千年之城雄安新區的智慧教育發展路線圖和時間表清晰可見、一覽無余。
規劃已成,重在落地。本地缺乏相應人才、技術,就積極對接智慧教育企業,探索實施路徑。
近年來,為吸納社會優秀高科技企業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領域的創新成果和行業經驗參與建設,新區先后組織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科大訊飛等十多家在智慧教育方面頗有研究和建樹的企業,圍繞智慧教室、智慧校園、人工智能教育等主題,共同研究討論各企業智慧教育典型案例,總結可借鑒經驗,謀劃落地方案和實施路徑。
其中,根據雄安新區整體規劃與發展現狀,結合智慧教育規劃和建設方面的經驗,以邊村中學為試點,投入1259.85萬元,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關鍵技術研發、產品開發、應用推廣等工作。
如今,邊村中學七年級4個班、八年級4個班的41名教師、485名學生成為第一批直接受益者。智慧課堂的大數據精準教學系統,通過全學科閱卷技術常態化收集學生學業數據,并以知識點為維度對數據進行分析,從而自動診斷學生知識點掌握情況,并自動推送相應資源,輔助教師開展針對性教學,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學習。
“智慧教育建設,不僅破解了農村教育發展起點較低、教育資源相對短缺的難題,還加快了教育發展‘從凹地到平地,再到高地’的戰略轉型。”邊村中學教師崔克新如是說。
2020年5月,雄安新區公共服務局在三縣遴選出7個“智慧校園”,16個“智慧教室”實驗校建設試點。對此,雄安新區給予財政支持。另外,新區逐漸搭建起教育教學基礎管理平臺。該平臺連通容城、雄縣、安新三縣所有中小學校和幼兒園,實現了新區、三縣、中心校(總校)、學校四層級智慧管理。
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雄安校區(原容城中學)的學生用智能設備上課,在互聯網上學習,突破了傳統課堂“師”“生”“教材”的界限;中關村三小雄安校區,小學生們正在“AI+夢想空間”人工智能教室里盡情體驗著現代科技帶來的新奇;石家莊二中雄安校區正在建設標準化5G教室,投入使用后可與石家莊二中同步備課、同步教研,實現遠程教學、共享課堂;白洋淀高級中學人工智能教育實驗室已經投入使用,實現了個性化教學;安新縣邊村中學、安新小學等學校的智慧課堂上,學生在課堂上高效互動,進行合作探究學習……
兩年多來,雄安新區的智慧校園設施建設和智慧課堂教育教學改革穩步推進,全新的“智慧教育生態”正在悄然生成。
“我們有一個設想,今后建立學生成長博物館,利用大數據分析實現對學生綜合評價形成科學的分析報告,為每個孩子都留下一份永久的成長檔案。”中關村三小雄安校區校長張文峰說。
(記者 周洪松)
關于我們 加入我們 聯系我們 商務合作
教育前線 www.jyqxw.net 版權所有
投稿投訴聯系郵箱:8 8 6 2 3 9 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