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是在領導和服務之間尋求平衡,并依靠組織內的影響力產生持續作用。探索學校管理之道,首先要明確教育之本。新時代,學校及其管理者回答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便是尋找并守住了學校發展之道。我認為,要以管理理念、教學改革、教師隊伍建設等為突破口,以教育的力量來生成人的內生力量,從而喚醒人、引領人、促進人的發展。
把好學校發展的方向
在我看來,“平心靜氣、反求諸己、求真求實”是教育管理者應有的管理觀。平心靜氣,最不容易,但最為需要。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多個面向基礎教育的文件,作為校長應該意識到,中國教育正在由“校長覺醒辦教育”來到“依據國標辦教育”的時代。與其四處尋找好教育在哪里,不如靜下心來研究新時代中國教育的道路、任務、方法、策略,與國家教育根本任務、育人目標保持一致。
反求諸己,即校長要自我反省,以容我之心容人,以責人之心責己,見賢思齊,管理相長。每一個人都帶有自身獨特的生活印記,校長如此,教師亦如此,對生活的感悟因人而異,所謂“風格顯著”,其實也是因為不同生活經歷產生的差異。承認這一點,就把校長的專業成長與教師的專業成長融合到了一起,把屬于生命特質的“風格顯著”作為學校管理的發展性目標,外顯的是對教師的信任與尊重,內在的是促使每個人都能成為自我的管理者。
求真求實,既是一種觀念,也是實踐標準,腳踏實地讓人的成長真實發生。比如課堂管理,張店七中提出“育人課堂”,努力實現讓育人看得見:看得見生命,看得見生活,看得見個性。“生命”,是為學生提供更多可選擇的資源和更生動的學習方式,讓生命充滿活力;“生活”,即感受到生活與學習不可分割的關系;“個性”,即課堂要為了接受每一個、信任每一個、欣賞每一個、成就每一個而不斷地自我完善。
當這12個字內化為一種觀念,學校就能實現在平靜中堅守,在堅守中改進,在改進中穩步發展的態勢。
做好課程管理、學習管理、評價管理
順應學生天性,尊重學生個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充滿興趣地學,學校需要帶領全體老師思考“學什么、怎么學、學得如何”,即做好課程管理、學習管理、評價管理三大支柱。
課程管理要體現育人思維的創新。不論哪一門學科,其最終指向都是育人,將育人觀點提取出來,即可打通學科間的壁壘。比如語文、歷史等學科具有較多交叉點,教師可通過教材研讀、集體教研等方式,將學科內容進行有機融合、調整,建構起學校的執行課程。這樣既可以拓展學生學習的廣度,避免單一化的學科教學割裂學生的整體認知,使教師在共同研討中提升研究力,還可建立起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的路徑。
學習管理要致力于構建合作學習的生態。學習本身就具有挑戰性,合作學習也是學生面對挑戰的自然選擇。對教育管理者來說,需要研究合作學習的內在本質、探索合作學習的最佳途徑、實施適當的合作學習策略,要致力于采取種種措施,讓師生認識到在合作過程中每一個人應具備奉獻、無私、寬容、賞識等品質。
評價管理要體現出對每個個體的尊重。我校以“博文約禮”作為校訓,體現的是文化育人、禮儀立人,讓學生實現自我管理,成為人格獨立、身心健康的人。德智體美勞都作為綜合素質評價的指標,自評、他評、互評交叉其中,學生、教師、家長、校領導等都是評價者,實現主體多元化、內容多維化、方法多樣化。
為教師專業成長搭建平臺
個性化的教師需要個性化的培養,齊步走走不出個性。學校可以把一名教師培養成合格教師,而合格教師想要成為優秀教師,既需要自身努力,也需要學校積極為教師成長搭建平臺。
學校要引導教師自主選擇梯度,明確自己的發展愿景,找到利于自己發展的平臺,指導教師完成業務研修,將課改理念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在這其中,學校要建立和完善教師的梯度化管理檔案。根據每個梯度教師的不同特點進行任務分工,明確其提升方向。要對不同梯度的教師在教育教學、課題研究、論文撰寫和成長方向等方面提出不同要求。例如,強化專家、骨干教師的科研引領作用,引導教師主動研究教學問題,進行課題申報,撰寫高質量教育教學論文。對于成長型教師重點抓好教學常規要求和課改理念的運用,及時做好跟蹤、培訓、提高,使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基本功。
(作者系山東省淄博市張店七中校長)
凡本網注明"來源:教育月報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教育月報,轉載請注明"來源教育月報“。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教育月報)"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