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包括哪幾個方面?
2023-05-17 14:57:47 | 來源:財富時報 | 編輯: |
2023-05-17 14:57:47 | 來源:財富時報 | 編輯: |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呢?
中等收入陷阱,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達到中等水平的狀態,因為它不能順利實現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導致經濟增長動力不足,最終導致經濟停滯。
當一個國家的勞動力價格持續上漲時,勞動密集型資本和企業就會退出。為了尋找更便宜的地方建工廠,當地政府已經失去了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必須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的產業轉型。此時,如果勞動力的質量跟不上,就會面臨“沒人能使用,沒人能工作”的脫鉤狀態,經濟就會陷入衰退。
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特征
在咨詢國內50位知名專家的基礎上,列出了10個收入陷阱國家的特征,包括經濟增長下滑或停滯、混亂、貧富分化、腐敗頻發、過度城市化、社會公共服務短缺、就業困難、社會動蕩、缺乏信心、金融體系脆弱等。
收入陷阱的典型代表:
包括日本,以色列和“亞洲四小龍”,但就相對較大規模的經濟體而言,只有日本和韓國實現了從低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的過渡。1972年日本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接近3000美元,1984年超過10000美元。韓國1987年超過3000美元,1995年達到11469美元,2014年達到28101美元,進入發達國家行列。日本用了大約12年時間,韓國用了8年時間,從中等收入國家轉移到高收入國家。
陷入原因:
第一,錯過改變發展模式的機會。
以阿根廷等拉美國家為例,工業化初期實施進口替代戰略后,未能及時改變發展模式,而是繼續推動耐用消費品和資本品的進口替代。即使在20世紀70年代初的石油危機之后,他們仍保持“債務增長”,這使得進口替代戰略持續了半個世紀。然而,馬來西亞和其他東南亞國家過于依賴國際市場需求,容易受到外部沖擊。
第二,難以克服技術創新。
當一個國家的經濟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后,其低成本優勢逐漸喪失,很難在低端市場上與低收入國家競爭,但由于研發能力和人力資本的限制,很難在中高端市場上與高收入國家競爭。在這種上下擠壓的環境下,很容易失去增長動力,導致經濟增長停滯。
第三,不夠重視發展的公平性。
公平發展不僅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均衡發展,而且可以緩解社會矛盾,從而有助于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第四,宏觀經濟政策存在偏差。
從拉美國家的角度來看,在西方新自由主義的影響下,政府的作用被極大地削弱,宏觀經濟管理缺乏有效框架,政策缺乏穩定性,政府債務居高不下,通貨膨脹和國際收支失衡難以消除,頻繁的經濟危機造成了經濟波動。
第五,嚴重滯后體制改革。
在拉美國家,機構改革受到利益集團的束縛,嚴重滯后于經濟發展。精英群體的“現代傳統主義”,太過于片面的追求累積財富,對價值觀見以及社會結構等反對變革,這將會造成財富過度幾種,腐敗現象明顯,嚴重扭曲市場配置資源。
為了擺脫這樣的中等收入陷阱,關鍵以可持續的方式保持高速增長。這意味著我們需要采取新的戰略來應對嚴重的環境問題,以及過去20年高速增長帶來的壓力和不平衡。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相信大家已經清楚,面對各界情況,需要從實際出發,減少阻力,不斷提升自己才是關鍵。之前小編介紹負利率時代如何投資,可以看看,說不定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