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 id="6mqwi"></th>
<ul id="6mqwi"></ul>
<th id="6mqwi"></th>
  • <strike id="6mqwi"></strike>
  • 主頁 > > 聚焦 > 正文

    在心里植一片森林 在經典中尋精神家園

    2021-09-15 15:05:11  |  來源:中國教育報  |  編輯:  |  

    在所有的教育中,文學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是不言而喻的。何為文學教育?它不限于人們通過解讀文學作品,達到豐富文化知識、提升文化素養的精神教育,它還包含著思想教育、審美教育、情感教育、道德教育等多個層面,文學教育是一種全方位的教育,是一種綜合性的教育。文學教育需要有老師的教育、指導,但有一個環節是無人代替的,那就是自主閱讀的過程,閱讀,尤其是閱讀文學經典是實現文學教育的根本途徑。

    經典是什么

    我們對文學經典的一個基本看法就是,不讀而還是經典的。為什么不讀而還是經典?這其實是說,文學經典不是由讀者決定的,你喜歡不喜歡,它都是經典;你讀不讀,它都是經典。有多少人讀過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這樣的皇皇巨著?有幾個人讀過陀思妥耶夫斯基,讀過莎士比亞、巴爾扎克、茨威格、米蘭·昆德拉?中國又有幾個人真正讀過魯迅?文學經典的價值不由你是否讀過、是否喜歡來證明,經典是在不斷的闡釋和對話中得以建構的,是在歷史與當下的交融中逐步形成、積淀的。閱讀說到底不是一個理論問題,而是實踐問題;不是群體性的問題,而是個性化的問題。

    讀不讀書,讀多少書,決定了一個人的智慧與成敗。獨立思考是人很重要的能力,但沒有讀過幾百本好書,就談不上獨立思考。每一個生命都需要文學的滋養和支撐,閱讀文學經典可以無限地豐厚生命體悟,有效拓展生命的長度和寬度,增加生命的厚度和深度。人的一生如果一部經典都不讀,是無法彌補的遺憾。人的長相是無法改變的,但讀不讀書是自己掌握的。讀沒讀、讀過幾部經典,往往決定了人生的底蘊和高度。

    如何走進經典

    有一個現實問題是,書是看不完的,文學經典也是讀不完的,如何走進經典就是我們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走進經典包含兩個問題:一是如何選擇經典。文學經典浩如煙海,我們需要在有限的時間里,去選擇超越時代而具有永恒價值的經典,去選擇經典中的經典,去選擇更貼近現實生活的經典。二是如何閱讀經典,這主要是指閱讀經典時的心態。首先要迎難而上,篇幅長可以慢慢讀,難理解可以反復讀,閱讀沒有捷徑,只能一個字一個字地耐心讀。當代作家畢飛宇說:“事實上,我的閱讀也快,大部分時候,一目可以十行。但是,在我閱讀經典的時候,我甚至連一個詞、一個字都不愿意放過。作為一個寫作的人,我知道字和詞的意義,它意義重大,它是一個作家的終極,它也許就是本質。在許多時候,你把字和詞錯過了,你就把整個作品錯過了,甚至于,你把這個作家就錯過了。”畢飛宇對待經典的態度,其實就是挖掘經典意義的根本方法。

    其次,讀者與文學經典要互相觸摸,要尋找自己人生與作品的摩擦力,找到作品中有所感動、有所觸動,甚至是相抵牾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你和作品貫通的連接點。找到這個連接點時要停下來思考,思考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原因,這實際上是在思考自己的人生態度和人生選擇。

    最后,讀者與文學經典要互相碰撞,經典不僅是作家與自身的對話,同時也是讀者與自己的對話,我們要用自己的人生體驗去碰撞作品和作家,尤其是年輕讀者,盡管閱歷有限,但這絲毫不影響有自己獨特的生命體悟。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既可以把文學經典中最有感觸的地方代入自己的人生,反過來也可以用人生體悟來理解作品的價值和意義。

    尋求經典的當下價值

    文學經典雖然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但是我們今天閱讀經典,是要尋求經典的當下價值,這就是今天要讀魯迅、要讀蕭紅的根本原因。無論是文學教育還是文學經典,歸根結底,都是在談文學的現實意義。一個城市的建設、一個國家的發展,經濟、科技固然重要,但根本是要比文化,比底蘊。

    最近有個引人注目的現象,就是南京打造和建構了文學都市圈,南京為什么要打造文學都市圈?南京憑什么打造文學都市圈?一是因為南京有相當的文學文化底蘊,二是在于南京有自己的發展眼光。在我國最新的城市人均GDP排名中,南京已經處在第三的位置。南京和杭州比,南京更多走科技路線,杭州更多走旅游路線。但是走了一段時間,南京感受到文學和文化是不可或缺的,光走經濟路線,是走不遠的。南京從歷史上就注重文學,可以說整個江蘇都尤其重視文學,江蘇有一大批現當代著名作家:格非是江蘇鎮江人,畢飛宇是興化人,蘇童是蘇州人,王朔、張賢亮、葉兆言都出生在南京。江蘇還有里下河作家群,包括汪曾祺、畢飛宇這樣在當代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著名作家,也有費振鐘、王干、汪政、吳義勤、何平等國內一流的優秀評論家。南京打造文學圈,不是急就章,不管南京文學都市圈建成什么樣,這種舉措就體現了一種眼光、一種方向。同樣,京津冀協同發展這個“千年大計”仍需要依靠文學與文化作為根本支撐。事實上,文化與社會、經濟、生態一樣,是影響區域協同發展的重要因素,甚至是最關鍵的因素。只有正確認識文化認同的重要性,才能在真正意義上促進區域的協同發展。文學建構與文化認同是軟性的,但其作用比硬性還要硬。從明代前期的保定府、順德府、真定府作家,到現當代以來“京派”“荷花淀派”“白洋淀詩群”等作家群體,京津冀地區的文學實績成就斐然,打通文學之脈不僅僅是文學內部的追根溯源,更發揮了聯結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現實作用。很難想象,一個沒有文學的城市、一個沒有文學的地區,就像沒有樹木、沒有森林一樣,是沒有活力的,是沒有清新空氣的,是沒有魅力的。

    城市建設和地區發展都在強調文學、文化的重要性,甚至在抗擊疫情這樣的危急時刻,都提出了“文學抗疫”的主張,這就引發了我們對文學根本價值的思考。文學的根本價值是什么?是無用之用!文學帶來的巨大影響不是GDP所能替代的,文學是潛移默化、深入人血脈的一種素養,它不是活學活用、立竿見影的東西,它需要長期的養育和浸潤,才有可能找尋到那條被絕對是非觀念所遮蔽的路徑。文學之所以還蘊藏著“抗疫”的社會功用,主要在于文學的雙重精神價值:一方面,文學作為一種修養,它能夠提升人的心智,促使人的思想成熟、精神健全,從而培養正確的生活態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文學經典會開闊人的視野,賜予人飽滿的精神和積極樂觀的心態,讓人理智、全面地理解問題,從容、豁達地面對命運的波瀾和生活的苦難。我們中國自古就有“腹有詩書氣自華”,俄羅斯也有一句著名諺語“一個人讀不讀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可以從臉上看出來的”,同樣,讀不讀《紅樓夢》,讀不讀魯迅也是能從一個人的臉上看出來的,說的就是文學對一個人處世心態、精神氣質的內在影響,甚至是對整個民族精神氣質的內在影響。另一方面,文學會引導和啟發我們更好地擺正人類與宇宙之間的關系,促使人類進行反思、內省。病毒暴發,災難襲來,不是一味地去指責病毒和災難,而是更多地反思人類自己的所作所為,不要只想著病毒和災難侵害了人類,也多想想我們有沒有對包括病毒在內的自然界、整個宇宙有所侵害。唯其如此,人類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包括疫情在內種種災難的侵襲,才能更好地對待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維護生態的和諧與平衡。

    在經典中找尋精神家園

    文學經典雖然是在歷史中建構、生成的,但今天的時代發展依然需要文學經典來助推,我們每個人依然需要在文學經典中找尋精神家園,尤其是在疫情來襲的當下,生與死這些無法回避的永恒命題直擊人們的心靈深處。從莎士比亞、魯迅到余華,追問生命的本質始終貫通在他們的作品當中。魯迅絕大多數作品的結局都指向了死亡,不是人物的死就是動物的死。魯迅為什么如此普遍地寫到死亡?難道是魯迅欣賞死亡嗎?實際上,魯迅如此頻繁地寫到死亡,恰恰是因為魯迅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活著!只有體悟過死亡的痛苦和絕望,才會真正懂得活著的價值與意義,面對無可回避的生與死,魯迅既不畏懼,也不茍活,既不避世,也不虛度,他已用生命的腐朽來印證曾經的存在,因此才能“對于這死亡有大歡喜”,這是一種“向死而生”的生命意志,是一種高度成熟的文化心態上的平衡。

    魯迅這種對生命的體悟,也影響了當代作家的創作,比如“死亡”同樣貫通在余華的作品當中,從《現實一種》到《河邊的錯誤》,從《活著》到《第七天》。余華作品的死亡主題不斷嬗變,從醉心于描寫血腥、荒誕的暴力死亡逐步轉變為挖掘死亡背后的生命本質,在漸趨柔和的死亡敘事中,余華多了對筆下人物的悲憫與關懷。《活著》中福貴的親人一個接一個地死亡,但每一個死亡背后都關聯著特定的社會背景,由此讓人體悟到個體的生命不過是時代滄海中的一粟,在時代的悲哀面前,人只要能夠平淡地活著,甚至哪怕是孤獨地活著,都是那么可貴,活著就是全部意義所在,這也是一種向死而生。余華在長篇新作《文城》中,同樣延續了對荒誕和苦難的執著表現。作品描寫了各種各樣的苦:情感的欺騙、亂世的漂泊、親友的離散,但人生最大的苦莫過于虛無和徒勞。主人公林祥福終其一生都在尋找小美隨口編造的虛構之地“文城”,“文城”似乎成為一個生命的寓言,它預示著人永遠追逐卻無法抵達的理想不過是一座蜃樓。即便生活充滿著挫敗和痛苦,是一場無解的困境,但《文城》中依然存在人與人之間的真情和信賴,存在悲憫和良善,這是余華回應苦難的答案,也應該是我們面對生活、面對災難的態度。

    人類需要文學經典,并不是和平年代需要,也不是疫情來襲時才需要,而是一直都需要。芬蘭建筑設計師曾說:“如果不能穿過一片森林去工作,那生活將失去意義。”可現實生活中哪有那么多森林供我們穿越呢?我們只有在自己的心里植上一片森林,這片森林就是書,最好是文學經典,它能帶給人一種信念和救贖,哪怕希望并不存在,但文學會給你勇氣和支持,從而實現自我教育,這是文學經典的根本意義,也是今天為什么讀經典的原因所在。

    (作者均系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今天如何讀經典”叢書主編)

    上一篇:注重良好作業習慣培養 保證孩子睡眠和鍛煉   下一篇:最后一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av免费大片黄在线观看| 欧美色图亚洲激情| 杨晨晨白丝mm131| 国产一区三区二区中文在线| bt天堂在线最新版在线| 新婚娇妻1一29芷姗txt下载| 亚洲精品www| 韩国免费观看高清完整| 在线观看永久免费| 一本色道无码道dvd在线观看 | 国产色司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金尊| 欧美人与物另类| 免费黄色小视频网站| 色噜噜狠狠一区二区三区果冻 |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九九| 国产精品国产国产aⅴ| 中文天堂网在线最新版| 欧美性受xxxx| 午夜视频久久久久一区| 亚洲精品你懂的|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 亚洲最大黄色网址| 精精国产www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区免费视频| 97热久久免费频精品99| 手机看片你懂的|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 福利体验区试看5次专区|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看片 | 亚洲蜜芽在线精品一区| 色老头综合免费视频| 国产免费卡一卡三卡乱码| 黄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18禁午夜福利P| 99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日本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天更新|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又爽又黄| 国产chinese91在线| 色香蕉在线观看网站|